兒子觸電進ICU!母親含淚放棄治療:「救他全家都得死」!一直主張救人的醫生大悟:見死不救才是真慈悲....

2024-04-05     呂純弘     反饋
7/7
做自己想做的事,在這個世界上,或者在自己、別人的人生裡留下一絲印記。

如此,生命才能被稱之為生命。

如果我們生病,躺在病床上,什麼都做不到,連說話都成了一種奢望。

這樣的生命,還有什麼意義呢?

沒有意義的生命,還能被稱之為生命嗎?

因此,在生命的最後時刻,我更傾向於有尊嚴地去世。

我不願意躺在病床上,寧願將治療的錢拿出來,去其他城市旅行,吃一點自己想吃的。

最後和家人一起,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。

這樣,即使活得短一些,人生也將無怨無悔。

當然,這都建立在當事人同意的基礎上。

畢竟有的人珍惜生命,即使在彌留之際,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。

對於這樣的人,我們也應該聽從他們的建議。

由此可見,無論病人是想放棄,還是想繼續治療,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。

這樣,才是對病人最大的尊重。
歐悅雯 • 2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30次觀看
呂純弘 • 360次觀看
花伊風 • 160次觀看
蒲建海 • 80次觀看
蒲建海 • 30次觀看
蒲建海 • 20次觀看
蒲建海 • 30次觀看
蒲建海 • 70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管輝若 • 1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K次觀看
花伊風 • 50次觀看
呂純弘 • 950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花伊風 • 30次觀看
呂純弘 • 750次觀看
歐悅雯 • 150次觀看
管輝若 • 2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390次觀看
管輝若 • 650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5K次觀看
花伊風 • 2K次觀看